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电脑 >
全国“无幽日”| 关爱胃部健康 这些知识一起来学习
来源: 央视新闻客户端      时间:2023-05-16 07:09:38

幽门螺杆菌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能够在胃里生存的细菌,也是全球人群感染率最高的细菌之一。每年的5月15日被定为全国“无幽日”,关于幽门螺杆菌,这些知识一起来学习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寄生在胃内的细菌,黏附于胃黏膜及细胞间隙,能够在强酸性环境中生存。数据显示,在我国已有一半以上的人群感染幽门螺杆菌。目前,不少人对幽门螺杆菌的认识仍然存在以下几个误区:

误区1、感染幽门螺杆菌后没有症状 无需主动治疗

在实际生活中,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感染了幽门螺杆菌,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略幽门螺杆菌的危险性,对于部分易感人群来说,感染后病人得癌的几率会明显增加。

感染幽门螺杆菌会增加得癌几率,但并不意味着感染后一定会得胃癌。医生介绍,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出现胃癌的比例大概占到1%左右。感染后无需过度焦虑,应根据自身症状积极配合治疗。

据了解,幽门螺杆菌的再感染几率总体较低,对难以根治的、反复治疗仍然杀不掉的情况,还可以通过对幽门螺杆菌的培养,来进行抗生素的选择。

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中心主任医师 李鹏:其实目前有非常好的这样一些根除的方法,目前三联或四联的治疗,根除率的话能够在80%以上,像我们国人的研究结果的话,大概根除以后每年新感染的机会在2%到3%,当然有些研究结果这个比例可能会高。再感染的机会其实是不多的。

守“胃”健康 让胃无“幽”

了解了幽门螺杆菌的相关知识后,我们在日常生活是否能够提前预防感染?哪些情况下我们应该去做相关检查呢?

养成好习惯 减少感染传播

从目前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发病来看,生活条件较差、卫生习惯不良的人群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几率会更高。医生介绍,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能够有效预防幽门螺杆菌。不共用碗筷、实行分餐是常见的预防方式之一。

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中心主任医师 李鹏:有些地区还存在比如老人或者是父母给孩子口对口喂食这种习惯,这种不良的习惯要尽量去避免,可能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减少幽门螺杆菌的传播,对控制它的发病也会很有帮助。

针对性检查检测 重点人群需重视

那么,哪些人应该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检测呢?首先是家庭成员中出现幽门螺杆菌感染的,其他家庭成员应当检测;其次有相关疾病病史,特别是有胃癌病史的老人,还有就是经常出现胃疼、胃胀、消化不良症状的人群也都需要重点关注。(总台央视记者 余静英)

标签:

X 关闭

X 关闭